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定位为个人性质的公益分享,未作商业规划、运营、变现,亦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广州市花都区博物馆 资政大夫祠建筑群的石雕( 资政大夫牌坊上的抱鼓石)+资政大夫祠建筑群的石雕(资政大夫祠二、三进石雕)

常识分享 zhouchao 94℃
>>关注我 共同成长

资政大夫祠建筑群的石雕( 资政大夫牌坊上的抱鼓石)
广州市花都区博物馆

抱鼓石一般是指位于宅门入口、形似圆鼓的两块人工雕琢的石制构件,因为它有一个犹如抱鼓的形态承托于石座之上,故此得名。抱鼓石属于门枕石的一种,原是宅门构件之一,有固定大门的功能,同时也有壮威势撑门面的装饰作用。随发展其装饰作用超越了实用功能,凸现了主人的政治地位、经济基础。抱鼓石不仅是礼制建筑等级的符号象征,也是“非贵即富”的门第符号,是最能标志屋主等级差别和身份地位的装饰艺术品。在传统牌楼建筑(如牌坊、棂星门)中的夹杆石也有做成抱鼓石样式,叫夹杆抱鼓石,它是牌楼建筑的重要构件,主要是起稳固楼柱的作用。

 
大家好!今天主要带大家认识一下资政大夫牌坊上的抱鼓石。

资政大夫牌坊是用四对一模一样的夹杆抱鼓石来固定牌坊柱的。抱鼓石按雕刻部位分为基座(须弥座)、鼓座、鼓面、鼓顶四部分。

 
,我看到基座呈长方型,上雕卷草纹图案呢。

 
是的,卷草纹是中国传统图案之一。多取忍冬、荷花、兰花、牡丹等花草,经处理后作“S”形波状曲线排列,构成二方连续图案,花草造型多曲卷圆润,通称卷草纹。因盛行于唐代故名唐草纹。卷草纹因其连绵不绝,灵动优美,又有“生生不息”的意思,被广泛使用在各种装饰中。

 

 
,我们看到鼓座、鼓面、鼓顶由一块整石雕刻而成,造型奇特,请问是属于什么造型?还有,鼓座上的纹样是什么纹样?

 
这个叫“壶瓶牙子”造型。壶瓶牙子,明清家具术语。指相对站立的两片牙子,外形似一只葫芦瓶,故名壶瓶牙子。在牌坊建筑中,我们看到在抱鼓石与柱子之间常拖用壶瓶牙子作为辅助的支撑稳定构件。

从纹样上看,鼓座雕拐子龙纹(中间为西番莲纹),简化的龙头加回纹与卷草纹结合的龙身,线条横竖分明,卷草纹弯曲翻转,形成刚柔并济的图案纹饰。拐子龙纹,取龙的“富贵”意象,以及卷草纹的“连绵不断”之意,寓意富贵不到头、子孙延绵不断。西番莲纹是一种独特的中西文化融合的装饰纹样,也是明清使用比较多的纹饰之一。一说它在元明时期通过贸易传入我国,另一说认为它在明清时期随中西文化交流而传入。西番莲纹传入我国后发展为官式纹样,具有等级观念成分。明史记载:“官民衣服不得用蟒龙,飞鱼,斗牛,大棚,像生狮子,四宝相花,大西番莲等。”西番莲纹则多与缠枝纹、卷草纹、龙纹等形成组合型的纹样。广府建筑的西番莲纹样主要应用于梁底雕花、石梁、塾台、门框、门楣等处,涉及木材、石材、灰塑等工艺材料。此处抱鼓石鼓座上的八朵西番莲花,极具空间感和立体感,既体现了巴洛克艺术风格,也从侧面反映出中西文化交流的相互影响。

 
,我们看到鼓面素净无纹,鼓上装瞪目张口的狮头有什么寓意?

 
是的,鼓上以瞪目张口的狮头作铺首衔环,既有守门之意,又能显示其祠堂建筑的雄伟与庄严。

 

铺首衔环

 

 
,什么是“铺首衔环”?

 

 

“铺首衔环”是中国传统的大门装饰,又称门铺。铺首指的是门环的兽首底座,“铺首衔环”才是一个完整的门环,既供人们敲门用,同时又有装饰意义。铺首衔环最早出现在商代,汉代的陶器和青铜器以及画像石、墓门以及棺椁上均有出现。“兽面衔环辟不祥”是对铺首的描述,门铺首的功效就是辟邪、祈福和镇宅之用。铺首形象多以椒图、饕餮、狮、虎、螭龙等凶猛兽类为主,而又以椒图最为众多。椒图,古代神话传说中龙王的第九子。虽是龙子,但其形似螺蚌,面目狰狞,妖鬼邪祟避而远之。警惕性高,对入侵者极为反感。且性好静,忠于职守,善于严把门户。人们将其形象冶制在铺首上,或雕刻在石鼓上,或直接刻画在宅门上,椒图成了守护家宅的不二之选。门环上的椒图形象多取自狮子,怒目圆睁且多张大口,四周有卷曲鬃毛纹饰,额上有角或无角。人们借铺首造型赋予其驱邪盼吉的寓意,铺首便逐渐发展成为颇具特色的传统建筑装饰艺术。

 
,鼓顶我看到主要以菊花卷草纹为主,中间穿插有十字花纹。

 

是的。资政大夫牌坊上的抱鼓石鼓顶依壶瓶牙子造型雕菊花卷草纹(穿插有十字花纹),花草造型曲卷圆润,灵动优美。菊花是长久与长寿的象征,“菊”与“足”谐音,故菊花又有富足、知足之意。菊花经历风霜,有顽强的生命力,高风亮节,有“花中隐士”之称,经常用来比喻君子,以秋菊傲霜比喻文人的气节。在悠久的文化历史中,菊花被赋予了广而深远的意义。十字花纹最常见的形式表现为四瓣的十字科花朵,花瓣顶端通常呈现尖括号形,部分为圆弧形。

 
,我们发现与两只抱鼓石相接的柱础也很有特色,础身形似南瓜状。

 
这个叫瓜楞纹柱础。它是在柱础表面雕刻出瓜楞纹,既能作为柱础表面的一种装饰,也能影响柱础的平面形状。有些瓜楞纹柱础不再雕刻别的花纹图案,有些则为了便柱础形象更优美而在表面雕刻其他纹样作为装饰。

 

————————
资政大夫祠建筑群的石雕(资政大夫祠二、三进石雕)

资政大夫祠二、三进的石雕所选用的题材依然丰富,人们把自然界中各种有形、无形的元素作为其创作的源泉,同时通过进一步发展、延伸这些元素的内涵,使各个建筑构件奔涌着生命意蕴和吉祥寓意。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讲述的是资政大夫祠二、三进的石雕故事。我们先看二进石雕雀替,从左到右分别有太狮少狮、宝鸭穿莲、宝鸭穿莲、麒麟凤凰。

太师少师

由一大一小两只狮子组成的图案,较为常见的是大狮子怀抱幼狮,或一大一小两只狮子嬉戏的图案。因“狮”“师”“事”同音通假,大狮子与小狮子借意为“太师少师”。太师和少师均为古代官名,周朝太师、太傅、太保合称“三公”,少师与少傅、少保合称“三少”或“三孤”。因“狮”与“事”谐音,故“太狮少狮”纹样既有仕途顺利又有事事如意的寓意,在建筑装饰上较为常见,表达了祈愿家中才俊辈出,官运亨通的吉祥之意。

 
宝鸭穿莲

莲与鸭在一起叫宝鸭穿莲。“鸭”字中有“甲”字,科举时甲是考中第一名,故有“一甲一名”之称。“宝鸭穿莲”寓意状元及第和连连高中。
麒麟凤凰

麒麟,中国传统瑞兽,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一种神物,与凤、龟、龙共称为“四灵”;是神的坐骑,古人把麒麟当作仁宠,雄性称麒,雌性称麟,合称麒麟,主太平、长寿。凤凰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与龙同为汉族的民族图腾。凤凰与麒麟一样是雌雄统称,雄为凤,雌为凰,总称为凤凰,常用来象征祥瑞。凤凰是飞禽之王,麒麟是走兽之王,麒麟凤凰只有在太平盛世才能见到,常比喻才德兼备的难得人才。如“威凤祥麟”比喻非常难得的人才;“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凤雏麟子”比喻贵族子孙或称誉佳的子弟;“凤鸣麟出”比喻贤人出现。

 
看来,在科举制度下,工匠们用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动物——狮子和鸭子,以及神话传说中的麒麟凤凰,来表达对子孙读书入仕的热切期盼。

 

 

是的。下面我们来看虾公梁上的异形斗拱。先看左侧这一幅。
上为“麻姑献寿(麻姑祝寿)”,下为“福寿双全”。

我们从《福寿双全》图上看到,蝙蝠口衔寿字从天降,两旁麒麟相拱,寓意福寿双全。

《麻姑献寿》取材于清《调元乐》传奇。此剧一本三折,“系为清乾隆间两江总督高晋祝寿而作。”讲述了麻姑邀蔡经与众仙为两江大福主(大中丞)祝寿的故事,剧中穿插了麻姑送芝、百花神献花、青阳君令天下五谷丰登、文萧彩鸾制《福寿千春调元之乐》等群仙献寿之事。

 

 
,麻姑是我国古代神话中的一位仙女,据说住在蓬莱仙岛(今山东省境内)。农历三月三日是多福多寿的西王母寿辰,此日会举办蟠桃盛会,各路神仙带着各自美好的祝福齐来祝寿,纯洁美丽的麻姑则带着绛珠河畔灵芝酿成的美酒为王母祝寿。

 

 

是的。“麻姑献寿”代表着中国人对仁厚的长者和尊贵的客人最诚挚美好的衷心祝福。此图意为麻姑手捧一瓶美酒驾着祥云与仙鹿赴瑶池祝寿。

 

 
,据说麻姑还跟“沧海桑田”这个成语息息相关呢!

 

沧海桑田,出自东晋·葛洪《神仙传·麻姑》:“汉孝桓帝时,神仙王远字方平,降于蔡经家………麻姑至,蔡经亦举家见之。是好女子,年十八九许,于顶上作髻,余发垂至腰,其衣有文章,而非锦绮,光彩耀目,不可名状,入拜方平,方平为之起立。坐定,召进行厨,皆金盘玉杯,肴膳多是诸花果,而香气达于内外。蔡脯行之,如柏实,云是麟脯也。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为陵陆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东海行复扬尘也。’”后人根据这个故事提炼出“沧海桑田”这则成语。意思是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巨大。

 
对了,,虾公梁上的异形斗拱还有承重和传递荷载的作用吗?

 

 

这些斗拱基本没有承重和传递荷载的作用,多作为柱间的拉结。在资政大夫祠建筑群,这些虾公梁上的石雕,往往放置在柁橔位置。下为圆雕狮子,狮子多为坐式,或回首或昂扬,略显娇憨,活泼可爱。上置形态各异的盛开花卉,俗称金花。“金花狮子”(“狮型斗拱”)或“异形斗拱”与“虾弓梁”组合,属于程式化的构件。

下面再来看看右侧这一幅石雕作品。

 

上为凤衔花篮–和合二仙之一–刘海戏蟾–和合二仙之一–凤衔花篮,下为五福同庆

“凤衔花篮”是凤凰口里叼着花篮的图案。凤凰是一种代表祥瑞的神鸟,古人认为时逢太平盛世,便有凤凰飞来。花篮有百花盛开,前程似锦之意。凤衔花篮寓意天下太平、纳福迎祥。

“和合二仙”以两童子各执禾穗和荷花为图。“刘海戏金蟾”图为中间的刘海手持金钱诱惑脚边的金蟾。

“五福同庆”图为一蝙蝠衔一玉磬,下围绕四只云蝠,取“蝠”与“福”、“磬”与“庆”谐音,组成五福同庆的吉祥图案。“五福”最早出自《书·洪范》:“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除了上面介绍的两幅作品外,我们一路看过来,资政大夫祠建筑群“蝙蝠”元素的雕刻作品还是蛮多的。

 

 

是的。木雕作品中,如资政大夫祠头门封檐板上的“引福归堂”“福禄寿全”、中堂屏风门图案中的“五福临门”、两廊封檐板上的“福增贵子”、后厅封檐板上的“双福双喜”、南山书院两廊封檐板上的“福寿图”“福增贵子”;石雕作品中,如资政大夫牌坊上的“福寿双全”;砖雕作品中,如大夫第头门墀头砖雕作品“双福宝罐”“双蝠花篮”,资政大夫祠头门墀头砖雕作品“福在眼前”等,都含有蝙蝠元素;灰塑作品中,在资政大夫祠建筑群的正脊中的脊耳部分、看脊等上,可看到大量寓意吉祥的蝙蝠。

蝙蝠文化最繁荣的时期是明清两代,从建筑、雕刻、绘画,到瓷器、玉器、金银器、服饰等,无不引“蝠”入室、招“蝠”上身,人们的衣食住行,都深深打上了蝙蝠的烙印。

下面欣赏一下中堂檐柱挑头上的这幅石雕作品——《加官晋爵》。

 

加官晋爵

《礼记·王制》曰:“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五爵是中国古代贵族五种爵位(官位)等级。图中边上一侍从手举罗伞;中间老者一身朝服,上位者的气度;另一边的官服年轻人手捧爵杯,爵杯的“爵”与官爵的“爵”是同一字,寓意加官晋爵。

 
,我发现石雕作品中的人物组图,往往可以从他们的穿戴和所携物品中获取身份信息。

 

资政大夫祠左右厢房檐柱挑头
是的。我们可以从资政大夫祠左右厢房檐柱挑头上的两幅作品可以窥见一斑。它们表现的都是和合二仙(寒山与拾得)。唐代诗僧寒山和拾得,最初的形象是放荡不羁,不为世俗所困,隐居尘世的禅僧。“寒山”为手持书卷的僧人,而“拾得”则多数为持帚洒扫的形象,所以扫帚成为其身份的象征,表现为“寒山展卷,拾得持帚。”因寒山常在芭蕉叶上题诗,芭蕉叶也就成其身份象征(如左图所示)。清朝雍正年间,官方将寒山封为“和圣”,拾得封为“合圣”,至此,寒山、拾得由禅宗高僧转变成被官方认可的神祇。其形象也从神秘疏离的宗教神祇转向更加贴合民间生活的“和合二仙”。因两人二人相交甚厚,和睦同心,情同手足,民间把他俩推崇为和睦友爱的民间爱神。后来民间为迎合大众喜好,取汉语“禾”与“和”、“盒”与“合”谐音,把二圣形象慢慢演变为一持禾穗一捧盒的两个绾鬓束发的童子(如右图所示)。

 

 

寒山拾得(和合二仙)

和合二仙

 

,从广府祠堂的装饰来看,上中后堂的雕饰有什么区别吗?

 

 

广府祠堂的头门,是祠堂建筑装饰部件最为丰富的建筑,人们往往通过惯用的吉祥组合,在墀头、正脊、封檐板、挑头、雀替、门枕石等装饰部件传递祠堂主人的意志,是世俗到神圣过渡的空间。中堂是处理宗族日常事务、举行祭祀仪式、婚丧嫁娶仪式的场所,活动空间基本集中在前跨和四根金柱围合的空间内,属人的空间。后堂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象征着对未来向往,世俗的装饰是对祖先安寝的打扰,一般只在神橱上雕饰。从头门到中堂到后堂,意味着对往事的追忆、对现时的把握和对未来的憧憬,标高上也层层递进。就连后堂中的石雕挑头,我们也可以看出祠堂主人对未来的向往(如下图所示)。
资政大夫祠后堂挑头

 

 

龙凤呈祥

童子骑龙

 

左图童子手持书有“龙凤呈祥”的条幅骑于凤背之上,身后有龙隐现,边上有太阴星月神护卫。龙,为鳞虫之长。凤,为百鸟之王。龙凤齐现,天下太平,五谷丰登。龙凤呈祥,也是对新婚夫妇、订婚情侣的美好祝福。右图童子手持书有“飞黄腾达”的条幅骑于龙背之上。寓意高官得中,飞黄腾达,一飞冲天,出人头地。

转载请注明:三九游 » 广州市花都区博物馆 资政大夫祠建筑群的石雕( 资政大夫牌坊上的抱鼓石)+资政大夫祠建筑群的石雕(资政大夫祠二、三进石雕)

>>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转发出去!
喜欢 (0)